“信用 + 医疗”惠民创新应用
申报单位:北京信医康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07-12
案例背景

传统就医模式中,还存在一些行业痛点问题: 门诊患者就诊缴费排队费时费力。患者一次就诊过程中,排队缴费平均耗时 1 小时, 缴费次数普遍 3 次以上(挂号、检查、取药) 。并且老年人智能工具使用困难、行动不便、 多科室会诊等,就医耗时近半天。患者就诊排队体验差,容易激发医患矛盾。 住院患者押金一次性占用压力大。当前办理住院手续需支付高额住院押金,给部分患 者带来一次性资金占用压力,甚至影响正常住院治疗。 急症患者逃欠费医院追缴负担重。医院由于催缴途径有限、缺乏失信约束机制,逃欠 费追回率较低,工作负担沉重。

解决方案

凡本市无失信记录且有医保的常住市民(基于其信用数据) ,均可享用信用医疗服务。 社会信用体系下的信用医疗模式具备没有年龄限制、无需个人征信、不必预冻结银行卡、 不占用个人金融授信额度等多方面优势;只需依据守信市民的社会信用,即可享用信用医 疗便民服务,只有发生逾期和欠费行为,才会由信用保险机构介入风险保障。使用方法主 要如下: 1. 诊前资质申请。凡是本市医保状态正常、且不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市民患者,均 可以免费享受信用医疗服务。市民在医院微信公众号等入口申请信用医疗服务,秒级核验 信用身份后,市民申请成功将获得门急诊不少于 2000 元,住院不少于 20000 元的初始信 用额度,且市民无需承担任何担保费用。 2. 诊中享受服务。患者使用信用医疗服务,可免除挂号、检查、检验、取药等多个排 队缴费环节,不再像以往忍受病痛反复奔波排队缴费(过程账单自动推送至手机)。 3. 诊后风险管理。诊疗结束后 48 小时内,信用患者通过手机支付医保报销以外的自 费部分即可。若患者离院后,未在限期内缴清全部诊疗费用且追偿无果后,记为一次失信 行为。若市民累计失信行为超过一定上限,取消信用就医资格并将失信信息反馈至北京市 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创新点

建设模式创新方面,一是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的组织、引导、推动和示 范作用。二是深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参与民生工程建设,鼓励支持金 融机构参与医院系统改造,在政府主导下共同推进信用医疗的各项工作落实。运营模式创新方面,项目没有长效的运营机制,必然不能持续带来价值,更不能持续 为患者提供服务。我们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运营策略,高质量扩大覆盖面。 服务模式创新方面,一是建设“信用医疗服务平台”,为本地守信市民提供“门急诊 先诊后付、住院免押金”等便民服务。二是建立“家庭信用共享”机制,实现亲属的信用绑定。 三是鼓励市民守信激励,享受金融增值服务。

应用成效

经济效益方面,一是提高了就医效率。信用医疗模式下,患者无需在多个环节进行排 队缴费,可以节省患者约 60% 的就诊时间。这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也减少了医 院的管理成本。二是减轻了患者经济压力。信用医疗允许患者先看病后付费,降低了患者 的医疗费用垫付压力。同时,每名患者可享受的初始信用额度能够满足大多数患者的普通 看病需求。三是促进金融服务创新。信用医疗将医疗服务与金融服务相结合,推动了金融 服务的创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选择。 社会效益方面,一是强化社会诚信。信用医疗依托患者的信用身份和信用数据,通过 守信、失信记录的上传和动态评估,强化了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同时,逾期缴费的兜底 赔偿和失信约束机制也有效控制了失信风险。二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信用医疗模式使诊 疗过程更加及时和精准,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患者无需担心因费用问题而耽误治疗, 医疗机构也能更加专注于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三是促进医患关系和谐。信用医疗减少了 患者与医院的摩擦和纠纷,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同时,医院也能更好地履行 社会责任,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截止到 2024 年 5 月 31 日,北 京市 9 个区 35 家医疗机构开通信用就医服务,累计注册用户约 26.71 万人,累计服务患 者超过 41.87 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