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在线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申报单位:北京全国棉花交易市场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07-12
案例背景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借助数据和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成为摆在涉棉企业面前的一道 难题。1. 棉花产业流通效率差 棉花产业链各环节割裂发展,彼此之间缺乏信任,流通效率缓慢低效。有新疆棉采购 需求的内地企业必须不远千里跑到现场取样,买到了合适的棉花要运到内地,不仅被运输 难、运价贵困扰,还可能遇到卖家违约。中小棉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狭窄, 仓储环节出现虚假仓单、货单不符、重复质押等顽疾。产业链各环节抗风险能力较弱。 2. 产业政策落地实施难 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出疆棉运费补贴等信息收集、核对、统计工作需要耗费大量 的人力和时间,精准性还得不到保证,可能损伤棉农和企业的积极性。 3. 棉农种植缺资金 棉花种植成本持续上涨,备耕时节棉农急需资金,如何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资金成 为燃眉之急。

解决方案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了集棉花电子商务、在线供 应链金融、物流配送、数据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开放、高效、便捷、安全、灵活的棉花在 线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e 棉网”。 一是推动棉花行业实现在线运转、高效流通。交易市场通过自主开发信息采集和管理 系统,采集了覆盖新疆棉花种植、收购、加工、检验、仓储流通等各环节数据,基本实现 了新疆棉花产业数字化(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90% 以上,是流通主体) ;供应 链数字生态圈基本形成,新疆棉花实现高效流通,产业链各环节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推 出“数据通”产品,通过数据 + 接口、数据 +SaaS 服务、数据 + 系统定制等多种服务方式, 实现产业链不同主体之间的数据通、业务通, 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业务成本。 二是构建中国棉花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助力产业政策高效能实施。通过大数据中心, 可对我国棉花全产业链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为国家宏观调控、产业政策实施提供依 据,大幅减少了政府人员的工作量,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推出棉农综合服务平台,直接服务于最基层的棉农。该平台以种植、收购数据为 生产要素,以微信小程序作为载体,为棉农种植经营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银行能够通过 平台提供的数据,对棉农进行授信,推出种植信用贷产品“棉 e 贷”,并实现贷款全线上 办理,授信额度大幅提升的同时,贷款利率明显降低。

创新点

技术创新方面,自主开发一系列数字仪器、应用软件和自动控制系统,大幅提升棉花 产业信息化、电子化水平,为棉花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模式创新方面,一是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只做服务,不做经营,在市场上只有合作伙伴, 没有竞争对手,所以能够获得政府信任,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高效能实施,并通过自身供应链综合服务的业务带动,推动棉花产业链各环节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 二是推进棉花产业链数据融通创新,提供一站式采购、供应链金融、仓储物流、数据信息 等服务。提高了棉花追溯管理能力,支撑棉花质量追溯管理、精准营销;培育以需定产新 模式,提升了精准匹配能力。三是棉农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大数据 + 科技 + 金融”助力农 业现代化的典型案例。

应用成效

社会效益方面,一是推动棉花成为我国唯一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的农产品,基本建  设棉花供应链数字生态圈;二是促进产业政策高效实施,大幅降低政策实施成本,保证财  政资金使用效能;三是赋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棉花产业尤其是新疆棉花产业  发展水平。2014 年以来,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棉花产量大幅增长,全国占比由  65% 提高到 90% 以上;棉花单产显著增加,由不到 100 公斤 / 亩增加到 140-150 公斤 / 亩, 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户均种植面积由  38 亩提高到 103 亩;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机采棉加工量占比由 35% 提高至 90%。在数  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质量也得到同步提升,有力地支持了纺织企业转型升级。

经济效益方面,一是间接经济效益,实现新疆棉花高效流通,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大幅 降低;二是直接经济效益,e 棉网大幅提升交易市场运行效率,2023 年商品棉交易量 300 多万吨,为涉棉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100 多亿,“棉 e 贷”为棉农提供信用贷款超 60 亿, 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从 6%-8% 降低至 3.6%-4%,数字惠农初步实现,人民日报、央视新闻 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