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公共信用数据与社会信用数据融合共享应用
申报单位:北京信联云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07-12
案例背景

为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京津冀协调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以及党中央、国务 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方面的决策部署,按照《京 津冀全国守信联合激励试点建设方案(2020—2024 年)》等文件要求,在相关部门的指 导和支持下,我公司开展了京津冀晋信用科技实验建设工作,以应用场景需求为导向,有 效整合公共信用数据和社会信用数据资源,构建数据治理体系,通过“可用不可见”方式 实现数据跨领域、跨区域、多行业、多场景开发利用, 促进信用产业、数据产业与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协同发展。

解决方案

针对政务数据开放和社会数据共享缺乏数据开发利用的安全环境,无法有效满足跨区 域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信用赋能惠民便企的数据共享应用需求等问题,依托京津冀晋信 用科技实验室,打造公共数据开放的安全环境和政企数据一站式共享枢纽,实现公共数据 与社会数据在实验室环境内开发利用,为信用应用场景提供数据产品服务,满足应用场景 及科技创新应用产品开发的数据需求。具体做法如下: 1. 梳理信用数据资源和应用需求。梳理京津冀晋四地可以共享的公共信用数据目录、 社会数据资源目录,以及文化旅游、医疗健康、交通运输、行政审批、家政服务、融资服 务等重点领域对数据跨区域共享应用的需求目录。 2. 搭建公共信用数据开放安全环境和跨区域跨场景政企数据共享枢纽。依托实验室安 全环境,按照统一的数据和技术标准规范,通过数据核验、隐私计算、联合建模等技术, 采取“原始数据不出库、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方式实现政企数据安全共享。 3. 构建数字产业要素创融服务平台。广泛吸引数字科技、信用科技、数据服务、场景服务企业入驻实验室,对数据、科技、人才、场景等生态要素进行一体化整合,合作研发 数据治理工具和数据挖掘分析工具,为应用场景提供“核实验证”“信用评价”“监测预 警”“统计分析”等结果数据调用服务,以及“联合建模”“模型训练”等数据环境服务, 满足应用场景及科技创新应用产品开发的数据需求,支持更多创新场景应用落地。

创新点

理念创新方面,设立信用科技实验室,采用“梳”“通”“引”“研”“用”“宣” 方式。按照梳理应用需求、联通政企数据、引入生态伙伴、研究创新产品、应用政企数据、 扩大宣传推广等步骤分步实施。 模式创新方面, 以信用科技实验室为载体, 以公共信用数据为引导, 以社会场景数据 为补充,以场景应用需求为导,向以融合共享应用为主线,整合跨区域跨领域的数据、科 技、金融、场景、客户等资源, 实现京津冀晋公共信用数据与社会信用数据融合共享应用。 技术创新方面,依托信用科技实验室,使用隐私计算、联合建模、AI 大模型等技术, 采用“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方式,为跨地区应用场景提供数据和技术 赋能。

应用成效

社会效益方面,联通了京津冀晋四地的严重失信、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奖励、 行政强制、经营异常、公共信用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等 10 多类公共信用数据, 以及对接了 50 余家社会机构的社会信用数据、10 大类场景数据,与 20 余家信用服务机 构和科技公司,结合应用场景的数据需求,初步构建了数据治理体系和数据储备调度机制, 开发了数据核验、信用评价、统计分析、监测预警、联合建模、模型训练等 20 余类数据 服务产品。此外,引入数据监理、数据保险等工具,形成了数据流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 控保障机制。在“信用 + 旅游”方面,向四地旅游监管部门共享了 3 千多家旅行社和近 3 万位导游的信用评价结果,助力四地旅游监管部门实施跨区域协同分级分类监管。在“信 用 + 家政”方面,提供信用数据核验服务和信用评价数据服务,向 5 千多位社区居民(雇主) 重点推荐了信用评价分值较高的 3 百多家家政服务机构, 向家政服务机构推荐了 3 千多 名口碑较好的家政服务人员,在降低了家政服务风险隐患的同时也提高了家政服务人员就 业质量。 经济效益方面,在“信用 + 医疗”方面,为“先诊疗后付费”便民场景提供就医患 者信用核验服务,累计服务患者超过 40 万人次,二次以上重复使用患者占比 82.5%,某 位 58 岁慢病患者已重复使用 56 次;在“信用 + 预付费”方面,对 5 千多家文化艺术类 培训机构开展了信用评价,将评价结果与预存资金比例挂钩,根据不同信用评价等级释放 不同额度的预存资金,有效保障了消费者资金安全;基于信用评价结果,与商业银行落地 了“文旅信 e 贷”金融服务产品,辅助银行提供差异化监管资金解除监管优惠服务,缓 解企业经营现金流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