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数智化绿色供用能和碳管理
申报单位: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通州供电公司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07-12
案例背景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 (2016 年 -2035 年)》明确在城市 副中心内形成“一带、一轴、两环、 一心”的绿色空间格局,“一心”即城市绿心。《北 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打造成“零 碳公园”,提升城市绿化综合减碳效应,具有先行启动和示范引领优势。实现双碳目标, 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协同北投集团紧抓契机,推动城市 绿心向全面零碳园区转变,打造副中心实现碳中和的典型场景。

解决方案

统筹考虑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 融合应用规划运营、能源供给、园区碳排、 建筑用能、交通出行全量数据资源,推动全环节、全领域节能降碳,主要有五方面做法: 1. 数据要素 × 规划运营顶层设计 围绕城市绿心文体休闲、开放共享的功能定位,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环节一 张“零碳”蓝图绘到底;主动对接政府规划主管部门,依托全业务基础数据,高起点谋划 城市绿心顶层规划设计方案。2. 数据要素 × 园区“低碳”能源系统 依据《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 10 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设施配置技术规范》地方 标准,建设城市绿心智慧配电网,打造高可靠园区“低碳”能源数据系统平台枢纽;践行 绿色低碳理念,以零碳园区为目标,融合本地清洁能源开发辅以外部绿电引入两个方面数 据,提升区域清洁能源供应和消费比重。 3. 数据要素 × 园区碳排管理服务 以生态修复促进生态系统固碳增汇, 因地制宜实施绿色风险管控,土壤污染治理融合 园林造景,优化城市绿心土地空间布局;构建以电力数据为中心、其他能源数据为支撑的 能源监测管理平台,掌握碳排放情况,提升园区全生命周期碳资产管理水平。 4. 数据要素 × 园区绿色公共建筑 以“节约的能源是最清洁的能源”为先导理念, 打造数字化绿色低碳建筑, 从消费侧 根本上节能、提效、降碳。强化楼宇数字化智慧运行监管体系建设,降低建筑能耗水平, 促进节能减排。 5. 数据要素 × 园区低碳交通 从城市绿心公共交通、内部专用等车辆电气化替代以及充电服务保障两方面, 统筹最 优建设路径,推进园区各类车辆全面电气化。

创新点

技术创新方面,以智慧电网为低碳能源系统枢纽平台,打通“电力 - 能源 - 碳管理” 全环节数据链条,以“本地分布式光伏 + 地源热泵能源站 + 服务域外绿电进京”推动能 源供给侧绿色变革。 应用创新方面,一是实施污染土壤治理, 以生态修复促进园区碳汇提升,开展园区碳 资产全寿命管理及碳减排管控。二是以绿建三星和工业厂房利旧改造结合智慧能源管理系 统打造绿色建筑,以园区车辆全面电气化及其充电服务保障打造园区低碳交通,推动能源 消费侧节能降碳。

应用成效

经济效益方面,一是发挥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 推动园区能源供应及消费结构 绿色低碳转型加速。2023 年,建成年均停电时间小于 28 秒的高可靠现代智慧配电网, 打造低碳能源系统枢纽平台;实现园区分布式光伏 100% 消纳,新增绿电 180 万千瓦时, 以地源热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承担园区 80% 以上供热量,能源供应侧降碳 12643 吨;非 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48.95%,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 75.88%。二是构建以电为中心的 综合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体系,应用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数字化管理手段,能源控制系统节 约能耗 32.69%,可调负荷达到 5%。社会效益方面,一是开展先行先试, 实施土壤污染绿色管控,在工业旧址基础上改建 为市民公共活力园区,实现 100% 生态修复治理,以城市生态修复促进森林碳汇年增加 5028 吨。二是 2023 年全年碳排放 1694 吨,实现近零碳运行,预计 2025 年全年负碳排 放 3364 吨,实现园区全面“零碳”目标。2019 年被北京市规自委授予“北京市绿色生 态示范区”称号,2020 年开园首年,城市绿心已获 CEC 颁发的园区碳中和认证,城市绿心“零碳”园区已成为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支撑和示范引领。

image.png

image.png